中国将建立种类齐全、优势互补海洋遥感卫星观测体系

2018-11-07 来源:国防科工局网站 字号:

10月29日,中法海洋卫星在酒泉成功发射。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中国将建立起种类齐全、优势互补的海洋遥感卫星观测体系。

据介绍,中国今年已连续发射海洋一号C星、海洋二号B星、中法海洋卫星3颗海洋卫星,将形成海洋水色、海洋动力环境等系列多颗卫星同时在轨运行的局面,建立起种类齐全、优势互补的海洋遥感卫星观测体系,实现多颗卫星在轨组网运行、协同观测,从而具有对全球海域多要素、多尺度和高分辨率信息进行连续观测覆盖的能力。

1997年中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卫星正式立项,拉开了中国海洋系列卫星发展的帷幕。经过20多年发展,中国迄今已成功发射海洋一号A星(退役)、海洋一号B星(退役)、海洋一号C星、海洋二号A星、海洋二号B星、高分三号卫星等6颗海洋卫星,中法海洋卫星是中国最新成功发射的第7颗海洋系列卫星。

目前,中国已形成海洋水色(海洋一号卫星)、海洋动力环境(海洋二号卫星、中法海洋卫星)以及海洋监视监测(高分三号卫星)这3个海洋卫星系列。其中,海洋水色卫星以全球海洋的叶绿素浓度、悬浮泥沙、可溶性有机物等海洋水色信息,以及海表温度、海冰、海雾、赤潮、绿潮、污染、突发事件和海岸带动态变化信息等为观测目标;海洋动力环境卫星以全球海面高度、海面风场、海表温度、有效波高、海浪谱、海表盐度、海洋重力场等海洋动力环境要素为观测目标;海洋监视监测卫星以对全球船舶、岛礁、海上构筑物、海冰、海上溢油等海面目标,以及海面风场、海浪方向谱、内波、锋面、中尺度涡、海底地形等海洋现象和地形特征进行大范围、高精度、高时效的监视监测为目标。

中国海洋卫星在轨运行以来,通过持续开展的卫星数据分发和应用服务,在中国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海洋防灾减灾、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科学研究和国际海洋合作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为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据了解,在中国《海洋卫星业务发展“十三五”规划》及《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明确提出了中国海洋卫星后续发展需求及规划。按照规划,中国与海洋事业紧密相关的多颗卫星陆续发射入轨后,后续海洋水色卫星星座将形成上、下午组网高性能观测;海洋动力卫星星座将形成极轨、倾斜轨道互相配合,实现海洋动力环境要素多频次观测。

主题阅读: 遥感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