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芯片需加大产业化

2012-12-17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字号:

北斗卫星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2012年10月25日,第16颗卫星已经上天,代表着北斗亚太地区组网成功。卫星上天后,北斗产业化是最大的任务是地面的应用。

2011年,孙家栋院士来广东考察中国的北斗产业化进程后指出,中国60%~70%的导航终端产自珠三角,珠三角的北斗产业化进展关系到国家下一步的北斗发展计划,并为专注做北斗芯片的东莞泰斗公司题词“泰山为体,北斗致用”。泰斗公司对“北斗致用”的理解有两层:一是产业化,一是国际化,前期泰斗已把北斗芯片研发出来,现在要实现产业化,不久的将来要国际化。

北斗覆盖亚太,第二步规划目标已经实现

2012年以来,6颗北斗卫星分别于2月25日,4月30日,9月19日及10月25日发射升空,北斗“三步走”规划的第二步基本完成,这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具备对亚太地区提供服务的能力。目前,单北斗定位的精度在10米至20米之间。泰斗微电子营销总监李锐说,泰斗提供的模块是双模模块,即“GPS+北斗”进行组合定位,组合定位的精度在5至10米。这样,接受程度可能比单GPS或单北斗高。另外,如果联合地面基准站的信息,可以精确到亚米、分米级,目前广东省的北斗应用示范城市——中山市正在推进该项目。

北斗应用很广,公交车方面,广州的公交车二期是泰斗推动的;其次是出租车、公务车、行业用车辆、部队用车辆、林业用的终端等;还有犯人用手铐、枪械等领域。泰斗2012年中标的最大示范应用是交通部的“两客一危”首批8万个模块的示范应用。泰斗的客户,2012年是“车机”(车载信息娱乐产品),明年可能终端企业(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较多。

高性价比是北斗产业化的关键

那么,国外的GPS企业也看到了中国北斗的市场潜力,一旦中国把北斗接口的数据开放以后,海外企业是不是会迅速进来并占有优势呢?泰斗称已经做好了迎战准备,并认为该公司的优势在于产业化,泰斗不仅关注国内的竞争对手,更关注、了解和分析国外的竞争对手。

泰斗的优势表现在三方面。首先,泰斗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且没有追求暴利,而是追求一种在行业中能够跟GPS产品或者它的同类型产品进行竞争的合适的性价比,“虽然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阶段,但一直在努力。”泰斗发言人引用一家终端企业的话,目前国内的车辆定位终端企业约一百多家,起码有三分之一的企业跟泰斗的关系良好。泰斗推测,海外企业推出“GPS+北斗”的双模产品的价格也不会太低。例如国外公司最新推出的双模产品,是“格洛纳斯(GLONASS,俄罗斯卫星定位系统)+GPS”双模,税前单价25美元。如果进口到中国大陆,不会低于两百元人民币。如果按照这种性价比,“泰斗的产品完全具备竞争力。”

其次,由于泰斗拥有核心技术,能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例如,一家企业的手表用到泰斗的芯片,要求更低功耗、更小尺寸,需要泰斗开放一个参数,泰斗就可根据客户需要服务。

最后,北斗的持续产业化为本土北斗芯片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也方便本土企业降低成本。北斗模块企业的销售量几十万的规模,国外是几亿级别,“我们如果达到国外的数量级,成本也会降到很低,我们也可能走出中国来跟他们进行竞争。” 

主题阅读: 北斗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