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综合运用口径耦合理论、多层贴片结构设计出一种工作在S波段的宽带微带贴片天线单元,并以该天线单元为基础,采用E面排列形式组成2元线阵。利用电磁仿真软件对该天线阵进行了仿真优化。文中给出了仿真结果,证明该天线阵具有宽频带、低交叉极化等优良性能。
在微带贴片天线侧馈中,怎么知道在宽度方向哪个位置时匹配最好的,有公式吗?难道只有不断的改变位置来获取最佳点这种方法吗 ?请神们指点一二。
本文提出微带贴片天线加载变容管来提高有效带宽,用最简单的传输线模型理论设计微带贴片天线,研究变容管加载的探针馈电矩形微带天线电特性,重点考查了变容管加载微带天线后的谐振频率变化及可调谐范围,实验结果与预测符合得较好。
微带天线以其低轮廓、重量轻、低成本和易于电路集成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而且,线极化微带天线通过引入附加的微扰单元很容易产生圆极化辐射。最近极化可切换的极化可重构微带天线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这类天线在无线通信系统多系统工作、频率复用和克服信号多径衰落等方面非常有效。
智能手机和可穿戴电子设备等手持和便携式无线产品依赖可置入设备的微型芯片、贴片和印制线天线。尽管这些小型器件解决了在小尺寸系统中携带多频带天线阵列的问题,但它们也引入了辐射效率下降、阻抗匹配以及与附近物体和人体的交互等相关问题。
随着智能手机性能的日臻完善,多摄、快充大电池、高性能散热要求等,不断挤压着预留给天线设计的净空区域。这也使得本就属电小尺寸的手机天线具有更高的Q值,更窄的带宽。因此提高天线输入端口的匹配性能,使得天线总效率接近理论辐射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特征模理论是由Garbacz在1968年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来的,并由Harrington在1971年发展为现在普适的经典形式。它是应用较为广泛的矩量法结合解析本征模理论求解电磁问题的一类新方法,它为天线设计者提供了一种最佳的天线设计手段。
目前常用的电磁仿真软件有HFSS、CST、FEKO等,HFSS软件仿真电小物体相对而言要比CST更精确,CST对宽带天线的求解速度则比HFSS更胜一筹!因为CST是基于时域有限积分法,只需要输入一个时域脉冲就可以仿真宽带频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