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中国科学院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暨学术委员会成立庆典仪式在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举行。 参加会议的学术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等科研人员建立了一种将积雪辐射传输模型与陆地表面过程模型相耦合,进而模拟面向多源卫星遥感观测的高光谱分辨率的积雪表面反射率信息的集成模型。
近日,香港航天科技公布,于2021年9月13日,该公司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港航科(深圳)空间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订立合作协议,拟共同合作完成国内首个宇航级RISC-V高可靠性半导体的空间验证及卫星在轨测试。
9月1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和航空遥感系统科技委员会成立仪式暨第一次会议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举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双聘教授李锐研究团队在综合利用多源卫星可见光、红外和微波信号遥感中国陆地植被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利用了基于卫星被动微波植被指数的光能利用率模型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李锐教授团队和国内外同行合作在星载被动微波对地遥感的关键地表参数的反演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苗雨春在遥感领域国际权威期刊IEEE TGRS发表论文。该论文提出了基于解耦空间-光谱深度先验的自监督高光谱图像方法(DS2DP)。
中国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双聘教授李锐课题组与加拿大皇家科学院Yves Bergeron院士和魁北克大学Osvaldo Valeria教授合作,结合卫星被动微波遥感和传统的气象火险指数来研究林火的发生和燃烧强度,结果显著提高了区域尺度林火频次和燃烧强度的估算精度
近日,中国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和火灾科学重点实验室双聘教授李锐团队与香港科学技术大学顾达萨教授合作,利用微波植被指数EDVI对中国地区植被排放异戊二烯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成果证明了EDVI指示植被含水量对模拟结果的优化。
3月5日14时0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首次批量研制的银河航天02批批产卫星(包括“北邮-银河号”卫星在内的六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和一颗遥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