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业熬冬

2008-11-06 来源:《IT经理世界》 字号:

  “你好,这里是中纬吗?”10月20日,当记者按照宁波中纬公司网站上提供的联系电话打过去,那头一位接听电话的男士说:“现在是比亚迪!”

  宁波中纬因资金亏空破产,于10月6日以1.7亿元的价格拍卖给半导体产业“圈外”的企业——深圳比亚迪有限公司。 
 
 
  寒流袭来

  在外界看来,宁波中纬的破产拍卖来得很突然。宁波中纬于2002年2月注册成立,是浙江省第一个6英寸芯片生产企业,于2007年成为第一批由工信部、财政部等国家四部委认定的“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企业”。其网站上公开的数据称:“2008年3月份生产出货达14726片,创营运以来出货片数历史新高。2008年第一季度,公司生产出货共计36396片,较2007同期增加6186片,同比增长了20.5%,实现营收7,100,469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2.2%。”

  事实上,中纬只是目前中国芯片产业生存状况的一个缩影。今年5月份,被称为“TD芯片龙头企业”的凯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为股东不再继续投资,从而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凯明的倒闭成为整个芯片行业的“分水岭”,拉响了整个中国芯片行业的“警报”,此后,整个芯片行业就被一种悲观的气氛所笼罩。

  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这样的气氛最为浓重。上海张江科技园区微电子港是IC企业的集散地,现在里面不少写字楼打出出租的广告。据了解,因为近期不断有IC公司收缩业务或倒闭关门,很多写字楼的房间被空出来。一位IC从业者告诉记者,倒闭掉的多是些只有几个人的难以说上名字的小公司,小到甚至没有公司网站。因为这里的公司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危机,多数的公司都处于收缩或调整的状态。

  位于这里的鼎芯通讯(上海)有限公司(下简称“鼎芯”)本来是一家获得两轮融资、准备上市的“大企业”,现在不得不裁员收缩成为只剩下不到20人的“小企业”。鼎芯曾被誉为“中国射频第一芯”——填补了中国TD-SCDMA产业链在射频领域的空白,同时还承担了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和科技部联合实施的 “中国3G(TD-SCDMA)产业化国家级专项”射频集成电路研发项目。

  鼎芯曾经获得了英特尔投资公司的投资,像这样的TMT(数字新媒体)企业曾是VC(风险投资者)们的最爱,但现在,和凯明一样,因为3G迟迟不能商用导致了投资这一领域的VC企业只有投入难见产出,进而对鼎芯这样的企业失去了耐心。为了能活下去,现在鼎芯业务不得不转向了常规CMOS射频SOC芯片——这一领域虽然不具备高技术含量,利润率很低,但至少可以有收入。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经济放缓导致消费者对半导体终端需求下降,全球半导体已进入增长放缓期。iSuppli预测,2008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长仅为4%,而中国的半导体市场增长也仅为6.1%,且未来三年增长都在10%以下。

  更让这些芯片设计企业感到“雪上加霜”的是,一些IC渠道商因担心资金危机波及自身,纷纷提前做出自保动作,IC渠道商文晔总经理郑文宗表示,市场需求不会太好,客户端又有可能出现倒闭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宁可选择保守应对,砍掉一些有可能倒闭或信用不佳的客户。

  事实上,从2007开始,珠海炬力和中星微电子同时出现利润下滑的情况,就已经让业界预感到半导体行业冬天来临。“半导体这个行业的投资回报率太低了,在美国上市的展讯、中星微和炬力的PE值都非常低,VC的兴趣都已经转移了。”一位芯片设计公司业者说。虽然中星微、珠海炬力等芯片设计企业的海外成功上市的确让风险投资尝到了甜头,但大多半导体公司的业绩表现却都有些让人灰心,产业增速以及利润都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一位IC设计业者表示,从目前全球科技产业景气看来,未来全球芯片市场杀价压力会愈来愈大。如果无法顺利将手上产品卖出去换回现金,IC公司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与之相呼应,资本市场在半导体产业的投入热情也随之降温,银行贷款、风险投资以及其他各种渠道资金在半导体业的投入也愈发谨慎。而美国国家风险投资协会最新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尽管2008年全球投在高科技项目上的风险投资将继续增加,但半导体产业投资将会下滑。

  淘汰赛

  如果说导致现在中国芯片企业集体受困的外因是行业和经济低迷等外部环境因素的话,那么内因则是先天能力不足。

  每个公司的创始人基本都是国外设计公司中掌握有一定技术的人,前期的研发基本属于原设计公司的延伸,相对容易。但随着芯片性能的升级,IC设计企业在研发能力方面的缺陷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属于公司的专利积累更是少得可怜。

  一些公司眼光短浅,只看到容易开发和时下市场需要的产品,而没有做长期的技术储备。大部分企业都盯着手机和MP3/PMP等几个领域,使得这部分产品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价格战不断。

  “目前,国内大约有600家IC设计企业,设计的最高水平是90纳米,但相对于国外先进企业依然显得水平低和规模小。在产品结构上,国内设计企业主要以传统的智能卡、模拟产品和消费类产品为重点。” 一位芯片设计公司负责人谈起同质化竞争严峻现状也很是无奈。

  而更严重的问题是脱离市场。公司创立者CEO就是技术出身,对如何在中国把产品做起来,如何量产不很清楚,对市场的把握和定位也不准。比如凯明,其倒闭的原因,除了TD市场的推迟外,公司的市场策略也有问题。凯明总是抢先推出新品,但并没有对已有的产品加以完善与稳定,这样用户不敢采用,所以第一期TD招标中凯明颗粒无收。

  看看在有“中国电子第一街”之称的深圳华强北,有多少电子产品里面有张江IC设计公司的芯片?这里最受欢迎的是台湾企业联发科,而不是数量众多的内地IC设计企业。中国本土IC设计公司很难理解、把握市场的真正要求。脱离本土市场,难以盈利,这是他们走向破产地步的最根本原因。

  芯片设计产业呈现集成化、平台化的发展趋势,无论是英特尔、TI还是联发科都在走这样的路线。“集成化是小设计公司的大敌,小公司设计一个芯片可能卖到3块钱,而集成芯片中加一个同样功能只需要增加几毛钱的成本。”

  对于很多生存艰难的中小芯片企业,如不想倒闭只能积极寻求被收购。经营状况好些的企业都会收到来自这些寻求并购小企业的咨询电话。“有很多投行找到我们来推荐被收购对象,也有企业主动找到我们。”据中星微董事长邓中翰透露说。在目前阶段,要保证手上有充足的资金,中星微没有并购打算。

  而在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信息交流部主任李珂看来,国内芯片设计企业之间的合并重组很难实现,因为各家水平差不多,而且国内知识产权还不健全;一旦并购,高管离职后会马上会成立一家新公司。如凯明破产后,公司原高管分别创立两家新公司。“芯片企业依赖核心人才,人走,技术也跟着走了。”

  中纬这样的半导体代工厂,拥有设备、厂房、客户以及知识产权,尚有并购的价值,而IC设计公司主要的资产就是人才。精明企业很清楚,与其去花大价钱去并购,不如高薪把人才挖过来。所以就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在凯明倒闭的当天,华为等公司便派车堵在凯明门口“抢人”。

  出路何在

  多数面临困境的芯片设计企业也许只能是自生自灭,而对于像中星微、珠海炬力和展讯这样已经上市的企业,可能像邓中翰所说的“离生生死死还很远”,但现在日子也都不好过。据2008年第二财季数据显示,珠海炬力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其中净利润下滑超过20%;中星微净亏损100万美元;展讯通信净利润同比下降6%,运营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7.9%下降为4.2%。在取得最初的成功之后,这些企业下一步该怎么走?这是他们不得不解答的问题。

  三年前,珠海炬力推出第一款MP3控制单芯片之时,一下子就尝到供不应求的滋味,几个业务员被经销商追货追到晚上手机都不敢开机。2006年正是炬力最辉煌的时候,当年公司营收达1.7亿美元,稳坐全球MP3处理器老大宝座。然而,因为产品单一,公司没有及时开辟新领域,而MP3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珠海炬力在走过短期的巅峰之后,迅速滑坡,亟需拓展新增长点。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中星微身上。中星微因在PC摄像头芯片领域获得了巨大成功,占有全球70%的市场。这意味着中星微在这个领域进一步扩张的空间已经很有限。随着PC销售量放缓,价格竞争日趋激烈。而目前的70%收入都来自PC领域的中星微,虽然被授予众多褒奖,现在也不得不面临青黄不接的挑战。

  现在这些公司已经认识到这点,因此正在积极进入新的领域。比如,中星微正在积极进入手机芯片市场,邓中翰非常看好中国手机市场潜力,他表示中星微近几年在积极拓展手机市场,目前手机领域的收入已经占到20%,将来预计手机方面的收入占比会进一步提升。不过,邓中翰承认,在手机市场,中星微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竞争压力。同时,中星微还在拓展针对监控市场等高端多媒体处理器,主要面对国内行业市场,这块市场才刚刚启动。

  珠海炬力日前高调宣布推

主题阅读: 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