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其坤:在量子世界实现“中国梦”

2013-12-25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盛若蔚 字号:

薛其坤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 资料照片

“科学前沿的重要问题往往都是世界性难题,既要靠智力,也要靠专心。”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和他的团队正是用足4年时间,解决了一世界性难题。

3月15日,《科学》杂志在线发文,宣布薛其坤院士领衔的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所联合组成的实验团队从实验上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该领域一项世界级重要科学突破。

“在国外感觉不踏实,买家具都不想买好的”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称为“有可能是量子霍尔效应家族最后一个重要成员”,属物理学的热门前沿问题。这一量子现象对实验材料有着极其苛刻的条件,让很多国家的科学家败下阵来。然而一支来自中国本土的科研团队却脱颖而出。

50岁的薛其坤是享有国际名望的实验物理学家,迄今为止发表350余篇专业论文,包括5篇《科学》、9篇《自然》子刊、31篇《物理评论快报》,被引用6900余次。

让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朱邦芬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其科学家的直觉、坚持不懈,还有薛其坤的勤奋刻苦。薛其坤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早上7点来到实验室,晚上11点才离开,得到一个形象的雅号:“7-11”。

“7-11”式的工作习惯得益于导师樱井利夫的严苛要求。“一周工作6天,不管刮风下雨,即使生病也要准时到达实验室……”提起那段岁月,薛其坤记忆犹新。在这样的“魔鬼式训练”下,薛其坤开始在国际物理界崭露头角,并被邀请在1996年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做报告。然而,国外的正式职位并没有让他安心, “我始终无法踏实下来,即使去买家具,也不愿意买太好的。”

“做科研杜绝单打独斗,发挥1+1>2奇效”

1999年,入选中科院的薛其坤回国,他带领研究团队在拓扑绝缘体、低维超导和纳米科学等3个研究方向取得一系列进展,研究水平居世界领先行列。团队中,先后有5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他是一位情商很高的科学家。作为团队的领导者,他知人善任,把每个人都能安排在最合适的位置上。”朱邦芬同样欣赏薛其坤的管理能力。

薛其坤团队里的年轻人,年纪相仿却又同样出色,如何协调他们的关系需要智慧。每次得奖,薛其坤都“往后缩”,把年轻人推上去,也注重平衡每个人的机会。几次之后,大家就不在乎发文章和得奖排在第几位了。薛其坤让这些科学界的新生力量明白,做科研不能“单打独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只有紧密协作,才能发挥1+1>2的奇效。

“科学不能‘大跃进’,需要人才培养时间”

薛其坤不仅是优秀的科学家和领导者,更是一名“桃李满天下”的老师。

薛其坤的博士研究生冯硝认为,成为他的学生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在细节方面,比如我们的阶段性实验报告,薛老师会提出很多建议,甚至包括标点符号和语法。”

“我培养学生,强调两点:一是在科学研究中学会合作,学会为人处世;二是要把对实验技术的掌握做到极致,这是基本功。”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钱学森之问”,薛其坤认为解决的关键在“时间”二字。“真正的科学不是简单的模仿,而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中国的科学大发展才搞了20多年,我们的学生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但相关科研条件不具备的话,‘问题’怎么能够解决呢?”薛其坤坦言,“科学不能搞 ‘大跃进’,我们的时间和积累都还不够。再有10年、20年,这个问题或许就不难解决了。”

(原载于《人民日报》2013-12-12 第6版)

主题阅读: 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