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赫兹”中与未来共鸣

2014-08-19 来源:华为人 字号:

“This is the Hz of future, this is the Hz of life, this is the Hz of the planet...”2013年初,一部名为Bridging the digital divide, connecting the future 的微电影在华为内外广为传播,感动了无数的观众。这部据称是华为公司首部以CSR(企业社会责任)为主题的微电影创下多项纪录:3MS视频共享中心6500个视频中点击率和评论数均列第一,总点击率近20万,评论60多页,95%的人给予满分好评。新浪微博、优酷等外网包括客户、微博公众账号等都在自发分享推荐。

视频怎么拍摄完成的?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对话总导演赵渊。

赵渊:主要负责华为在全球的公益活动。目前正在全球推行旗舰公益活动“telecom seeds for the future”。项目由华为于2008年发起,旨在发展本地ICT人才,推动知识迁移,提升人们对电信行业的了解和兴趣,并鼓励各国家及地区参与到建立数字化社区的工作中。

不当“鸵鸟” 真实再现华为

问:当初拍摄这部CSR微电影的背景是?

赵渊:任总曾说:“华为是个二十多岁、朝气蓬勃的小伙子,需要被世界正确认识”,“华为不能做一只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随着公司的发展,鸵鸟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这些从事CSR相关工作的人都在思考,如何能将我们在全球做出的CSR贡献以更好的形式呈现出来,为人所知。

考虑到视频眼见为实的特点,能够真实再现CSR的场景,所以政府事务部、战略宣传部和公司CSD委员会联合策划了这部片子。策划拍摄过程中,得到了机关相关部门及一线公共关系部、TSD部门众多同事的大力支持。片子播出后,很多人知道了华为在全球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技术名词Hz串联电影

问:怎么想到用Hz这个特别技术化的名词来贯穿整部电影?

赵渊:Hz就是赫兹,无线频谱的单位。相信熟悉通信行业的人一看到这个词就会有一种亲切感。我们华为公司的主业是通信,愿景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所以以赫兹作为串起整部片子的线索,有很强的品牌联想度。在片中,如果大家仔细看,就会发现Hz其实是个图片,由Hz和三片从华为LOGO中取出的花瓣组成。我们希望把这个图形作为华为CSR持续传播的一个视觉识别符号,也就是华为CSR的LOGO,代表华为CSR在行动。

公司成立以来,通过建设通信网络帮助许多国家和地区消除数字鸿沟,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1988年,全球有线/无线加起来只有800万连接,而现在全球连接数100亿左右。这其中华为部署的无线线数达到23亿,NGN25亿线。从这个意义上说,有Hz的地方就有华为啊。

“声音化妆”为电影添色

问:演员和配音都非常专业,他们是公司的同事还是外部广告公司的?

赵渊:片子播出后,很多人反馈说喜欢旁白的声音,还有人说这个声音有点象《变形金刚3》里擎天柱的声音,这是我从40多个声音中挑出来的,来自一位美国配音演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声音化妆”?好的配音演员都是具备声音化妆能力的。当时用他,有不少人反对,事实证明我的耳朵没有错,他的声音非常有磁性,非常符合我们片子的调性和氛围。

问:影片有多国场景,从拍摄到后期制作完成,花了多长时间?哪些部分最花功夫?

赵渊:因为牵涉到签证办理和非常繁琐的拍摄准备,片子拍摄了三个多月。一线实地拍摄的有日本、新加坡、印度、肯尼亚。故事全部是根据真实项目改编,演员也基本上都是华为人。

拍摄前的策划和拍摄准备是最花功夫的。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项目,并采访到真实感人的故事,从而写一个合适的脚本,选择合适的场景、演员、 配乐等。还要得到一线代表处的支持和客户的许可。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尤其是海外拍摄,非常不容易,突发情况较多。在印度拍摄时,因为经费有限,我们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拍完所有镜头,在最后一天下午拍摄时,眼看太阳即将落山光线就不够了,而我们还有最后一组镜头没拍到,我们所有人在车水马龙乱糟糟的街头狂奔,最后竟然爬到贫民窟的屋顶上拍到了那么一组镜头。

自己感动才能感动别人

问:最让你感动的拍摄场景是什么?

赵渊:做片子,首先得自己感动,然后才能感动别人。感动的场景很多,印象最深的有几个片段。

一个在印度。当时,我们去德里郊区的一个学校拍摄,这个学校是受益学校之一。没想到学校的军乐队在校门口演奏,校长带着学校的管理团队接待我们,甚至还首先为我们举行了拜神的仪式。陪同人员说,这是当地接待贵宾的最高礼遇了。在华为捐赠的电脑教室里,我们跟一大群印度孩子近距离接触。他们对网络技术的热爱、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以及纯真的眼神和无暇的笑容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临别时孩子们给我留了facebook账号,说希望有机会到中国、到华为来看看。

日本地震期间,为保障救灾,华为是通信厂商中唯一一个没有撤离灾区的,与当地厂商一起最早进入核辐射区。日本代表处员工元光燮和他的团队(中日员工都有)是第一批进入辐射区的华为人。生活往往比艺术创作更精彩,元光燮的故事就是这样。很多人看了片子很感动,其实真实情况更震撼,我们囿于篇幅没能全部拍出来。地震的第二天是元光燮的生日,地震那天他太太(片中那个女子)带着3岁的孩子上街给他买礼物,结果遇到地震,东京的地铁、交通、电力全部中断,他太太步行近5个小时走到办公室找他,到的时候鞋跟断了,她自己和孩子都灰头土脸的,而元光燮还不能回家,也没空陪他们,连续几个昼夜在机房定位问题,他太太和孩子在办公室睡了一宿。

片子播出后,不少人悄悄跟我说,看到地震那段感动得都哭了。甚至公司有些资深主管都跟我说,眼眶湿了。其实,拍摄时看到大家那么拼,当时我也哭了。

问:完成电影后最大的感受是?

赵渊:增强了自己的使命感,对公司的愿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之前从来没想到我们的工作能够帮到那么多人。我们有望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一家百年老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身也能实现灵魂的升华。

作者:张治,华为公司

主题阅读: 华为  无线频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