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忠:卫星遥感技术与国家需求的差距,还要靠基础研究弥补

2020-11-25 来源:新京报 字号:

新京报讯(记者 王春蕊)最近20年,我国遥感应用发展迅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跨越式发展,遥感应用日益产业化、大众化。为了加速构建遥感产业生态圈,促进遥感与应用端、应用场景的融合发展,2020年11月19日,遥感应用领域年度盛会——“遥感应用技术论坛”在京隆重开幕。

论坛以“助推遥感生态产业发展,共建智能美好未来”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名行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遥感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分享新进展与新成果。

本次论坛由中国测绘学会指导、九三学社中央科技专门委员会支持、首都师范大学水资源安全北京实验室与北京地理学会协办、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论坛期间,航天宏图发布PIE-Engine遥感云服务平台。PIE-Engine遥感云服务平台构建“开放+共建+共享”的遥感云生态,逐步完善功能体系与应用场景,打通了应用之间的数据烟囱,打破了国内长期缺失GEE竞品的局面,且在云化支持、国产适配、智能分析、虚拟仿真等方面更胜一筹,能够支持自然资源监管、生态文明建设、精准农业、极端天气监测分析等多个行业与领域的应用。

论坛现场

自主创新仍是发展遥感技术的关键

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司长武文忠指出,在国外商业巨头垄断势头的背景下国产遥感技术要实现弯道超车,自主创新和自立自强是我们必然的战略选择,必须要大力推进遥感技术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融合创新,注重原始创新,开拓创新模式和应用场景,这样才能从过去的局部细分功能占据优势,发展成为在整套技术体系上能够对标国外高端,甚至引领遥感技术研发的方向。

遥感软件是实现卫星应用价值的核心环节,关系国家的科技安全,产业安全以及国防安全。我们要全面发展中国的遥感技术及应用就必须维护好我国遥感科技和产业的安全,而要维护这些安全唯有自主创新真正掌握其核心关键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

卫星遥感技术与国家需求还存在差距

武文忠表示,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测绘不可能全部靠人工去核查,还是要靠技术,特别是遥感技术,但是在工作实践当中我们感到当前我们的卫星遥感技术与国家需求,主要还存在着几大差距。

一是天机部分,卫星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都不够。二是软件部分,信息解译和提取的准确化不高;三是配套部分,样本库和控制点数据库的建设。

武文忠认为这三个差距都是在基础方面,尤其是第二和第三的问题都需要科研人员耐得住寂寞,抑制急功近利的冲动,反反复复地去测试,扎扎实实地去积累。

国外遥感软件大多起源于巨头企业,优化与行业应用场景,经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和版本迭代才被市场广泛接受和采用并通过长时间的应用培养了用户的习惯,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们的国产软件,我们的民族企业,尤其要重视并坚持基础研发。

武文忠也对未来我国遥感技术发展进行展望。武文忠指出,我们一定要趁势而上,积极作为,2015年的商业航天发展迅速,空导遥感已全面实现商业化,这一方面显著缩小了我国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

另一方面赋予了国产遥感软件完全自主可控,突破核心技术和拓展服务边界的新使命,同时显著推动了摇杆应用产业化升级和大众化。

未来遥感应用将作为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航空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巨大的发展空间。

主题阅读: 卫星遥感技术